在古今中外众多历史作家当中,恐怕没有哪个人,比房龙更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这位荷兰的历史作家,一生关心人类的宏大命运,对历史投以深情的人文关怀,用诗人般的文笔传递了深邃的历史思想,启蒙了全球几代的读者。如果说,对历史深情的人文关怀、犀利的价值观以及出色的文笔是房龙一生的追求,那么他在中国还有一位素未谋面的知己,那就是马勇。中国从不缺历史,也不缺专业的历史学者,但是唯独缺少将历史深入浅出讲通透的历史作家。翻遍整个中国的历史写作记录,能在事实中写出观点、在枯燥中写出精彩、在抽象中写出现实关怀的历史学家,简直屈指可数。◎“某些学者”:着迷于对史料的堆砌,沉浸于抽象的历史观念,但对现实世界的人类毫不关心;精于生造概念,长于逻辑推导,但语言极其拗口难读,让人看了头脑昏沉。◎“专家型写作”:将历史写成了工具书,只看局部,不见整体,读者对世界的认识被切得支离破碎,甚至变得更加狭隘和浅薄。◎“权威教科书”:过去是后朝修前朝史,胜利者为失败者修史,史书中充满了各种谎言。现在的学者是带着意识形态的滤镜修史,真相都被扭曲。如果历史学家不关心现实,一头钻进历史不出来,不仅会造成虚假历史大行其道,甚至他们的书斋式作品本身也会误导读者。而马勇是少数既能深入研究历史,又能出离历史反观现实的作家。他将历史视为现实的镜子,对现实的启发,才是他研究历史最终的立足点。他虽是科班出身,却并非纯粹“学院派”学者。因为自幼经历生活的艰难,目睹大时代的苦难,所以他的学问始终关心现实中人的命运。在同代学者中,他是撰写人物专著最多者之一,笔下人物包括董仲舒、蒋梦麟、章太炎、梁漱溟等古今人物。正是因为对人、对现实的关怀,让马勇的作品更靠近人性,更接近常识,能让读者对历史和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中,一个历史学家能够做到治学严谨,凡所举皆有出处,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还能在前人的范式上,做出进一步的突破,提出新的观点,这更是大才。如果还能具备杰出的语言天赋,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全身心领略历史之美,这便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了。历史研究是枯燥的,学者在海量的史料中浸淫过久,难免会得出事实大于观点,观点大于措辞的结论。这样的学者治学固然严谨,但作品却严肃有余,可爱不足,读起来如菩萨念经,让人头大,读者只能高山仰止、敬而远之。事实上,语言乏味是做学问的一大陷阱,只在史料挖掘上下功夫,不仅省力且容易显得高深,而精心雕琢语言,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超越一般学者的勇气。马勇写历史,在语言上下了苦功。他既不堆积史料,也不沉迷于观点之间的跳跃,而是把观点穿插在事实中,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把文字写得有滋有味,有温度有洞见,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获得历史的见识。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历史学家,所有关于近代史的研究,一直都在三种范式中打滚,从未跳脱出来。
革命叙事认为近代史是“救亡图存、民族独立”的历史,它将晚清视为后世中国发展的拖累,是后世中国一切罪恶的根源。但是马勇发现,革命叙事极大的低估了晚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忽略了历史主导者的话语,太过相信后来的历史胜利者之自言自语。费正清在《冲击与回应》中认为,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采取怎样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旨。但马勇指出,费正清的“冲击-反应”论,及其弟子的“新清史”等各种新视角,对晚清中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尚未真正深入历史真相。秉持这一范式的学者认为,面对西方冲击,中国已经准备放弃所有历史传统,开始全盘西化。但马勇同样指出,晚清中国最后二十年,并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而是依然接续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正是因为他看穿了这三种范式的不同缺陷,所以带着独有的问题意识重返中国近代史,重构了晚清最后二十年的历史叙事。他曾说:“要把晚清史还给清朝,让清朝的历史成为一个完整的单元,让清朝的历史研究经典化,就和研究唐史、明史一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障碍。”因此,他埋首于故纸堆中,钩稽沉思,深入历史细部去探寻谜底。他将中国的近代转型放在经济全球化、民族国家兴起和民主化浪潮涌现的世界背景下来考察,试图提供一套新的阐释话语。近代以来,各种主义、思潮来回往复,每种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待历史的视角。
中国的历史写作,不是教科书就是专业书籍,缺乏类似房龙还有贡布里希一样的公共历史叙事,导致即使有学者纠正历史谎言,最终只会劣币驱逐良币。
正如余世存老师所说“马勇的意义被低估了”,当下熟悉马勇的,仅限于学者、企业家群体在内的一小部分。
真实的历史并不只有革命视角,被误解的也不仅仅是晚清二十年。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恰恰是这些历史谎言背后遮蔽的东西。而马勇老师写史的初衷,正是要“还中国近代史以本来面目”。马勇老师既不同于书斋中的学者,也不随意戏说历史,他既深入历史,又关怀现实,还有不凡的文笔和独有的问题意识。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马勇作品集”4册含3册签名版,重构被激进叙事遮蔽的近代史,找到更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叙事方式 。◎《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从两个独特的角度讲解中国近代史:· 从文明史的视角揭示近代中国所面对的挑战与应战之道;· 从社会史的视角探索近代中国变革的内驱力与政治逻辑。本书捋顺75年的关键事件,把1840-1915这75年里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历史的细节一一呈现给读者: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之难、皇族内阁、辛亥革命......读这本书,可清晰把握晚清及民初的历史脉络。◎《中国儒学三千年》:解读三千年中国政治与文化密码儒学一直贯穿中国文化始终,马勇老师在这本书中,从思想、文明、文化三个视角解读儒学,全面并系统梳理了儒家三千年的历史脉络和主要观点,他打破传统范式,不但使本书趣味可读,同时也保留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含毛边版):诉说中国近代史学历次转型的来龙去脉本书为马勇老师梳理史学研究的历史经验文章的集合,分为“老辈史家的经验”和“我的史学研究”两大部分。本书以大开大合的学术姿态,祛魅、存真,重新构建了近代历史历次转型的整体脉络。◎《现代中国的展开:以五四运动为基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性的起点,他定义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本书详细探究了1919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因果关联、起承转合。拉开了历史的长镜头,并将全球史作为重要的背景关照。有助于我们重构五四运动的历史脉络,有助于重新理解五四运动在全球史上的意义。其中,《中国儒学三千年》、《叠变》、《明夷》(含毛边款)有幸获得少量马勇老师签名,数量有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历史学家马勇:蒋廷黻的这个看法虽说残忍,但确实是对的
马勇:王权对儒学的运用和滥用
马勇:鉴别真假历史,必须警惕后死者的话语霸权
先知书店|2022年度精选书单
任剑涛:托克维尔影响世界的两个预言
凡是有权力的地方,就存在“潜隐剧本”
知识分子的责任不是改造社会,而是抵制乌托邦主义者的“迷人呼叫”
张宏杰老师的老舅真是位奇人,简直可以出一篇“老舅”语录
穿透真相的迷雾:有些话,只有《剑桥中国史》敢说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梵蒂冈博物馆:极致的艺术,是对历史与信仰的诠释
给孩子的新年成长礼:五部可以受益一生的经典
这本书,请原谅我不便写书评(读完吓出一身冷汗)
“观察、等待、坚守、做事”:钱理群先生的四条新年祝福
这个县委书记太奇葩了